
愛是永不止息的奉獻
記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助殘工程
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助殘工程自1993年啟動以來,在長汀這片紅色土地上已為殘疾人奉獻了近十年。
1993年3月,長汀一中團委和全國青年一樣,在全校掀起了志愿者服務活動。他們在悄然的、熱烈的、真切的特困生助學活動中得到啟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最需要的是志愿者的愛心與服務。于是,團委通過學生自報、申報,與縣殘聯、縣老齡委聯系和師生走進社會訪問調查等方式,確定了第一批“一助一,獻愛心”助受對象。
近十年來,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本著“愛心獻給殘疾人”、“獻愛心、送溫暖”的活動宗旨,打著“我光榮,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的活動口號,已組織了10期,每期12支志愿者隊伍,(近年來助殘隊伍不斷擴大現已增至20支),每支隊伍12人,每隔一周上門服務一次(節假日學生自發上門送溫暖不計),幫助殘疾人100多個,上門服務2萬多人次。
每到周末,青年志愿者就忙碌起來。不要上門服務時,團干部們像家長一樣,籌錢的籌錢,買米 的買米,想到受助對象家里缺什么,他們就想方設法湊齊,準備好。又一個周末到了,青年志愿者們便把已準備好的東西用自行車載著或用手提著分赴受助對象家里了。青年志愿者燦爛的笑容照亮了那本是陰暗的小屋,歡聲笑語趕走了小屋的寂靜。同學們擦窗的擦窗,抹桌子的抹桌子,掃地的掃地,洗衣服的洗 衣服,還有的在陪受助對象聊天,甚至有人拎著臭哄哄的馬桶走向公共廁所。
月復一月 ,年復一年,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堅持不懈服務于受助對象。還記得——淚灑愛心路
1993年,青年志愿者助殘隊伍剛剛成立,一支服務隊第一次走進一位叫伍滿嫂的老人家里,一路上歡歌笑語、嘰嘰喳喳的聲音突然絕止:身材瘦小、白發蒼蒼的伍滿嫂面前是要服侍的癱在床上的兒子,身后是饑渴的6歲小孫子。滿嫂丈夫多年前病逝,兒媳忍受不了殘酷的現實生活離異走人。無力撫養的孫子竟成了她唯一的安慰。那時還沒有最低生活保障線,這個家靠30元民政補助度日。
面對三代人相同的求援目光,少年們眼睛紅了起來,“太可憐了……”有人說。幾位女生就再也忍不住哭出聲來了……“我們趕快干活吧?!币晃荒猩嶙h,于是,有人拖起掃帚,有人拿起抹布,有人去拆氣味撲鼻的被褥,還有人提起臭哄哄的糞桶走向公用廁所……一個久違的清亮的家出現了,病人、老人和小孩的臉鮮亮起來。
臨走,他們留下同學們捐來的扶助款200元。不知誰帶頭把兜里的零花錢掏出來放在桌上,又一個隊員把家長給的午餐錢留下,中午回家吃,他說。接著,一個又一個……一下子,桌上出現了一堆揉成團的疊成塊的花花零票子,這回是滿嫂和她的兒子哭了,孩子們的愛心讓他們哭得驚天動地,鄰居們說,他們苦了多年也沒這樣哭過。
照料那癱在床上的病人是這支志愿者隊伍的主要任務。倒尿倒便,拆洗被襟,為了避免他生褥瘡,隊員們經常為他翻動身體,如果遇上晴天,還會抬他出去曬曬太陽……以前沒干過,甚至沒想過的活,他們都干起來。另外,他們還特意為病人買了一臺小收音機,為老人的孫子買了一些文具書籍,經常給他輔導功課,小孫子知道了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照顧好他的奶奶和爸爸。
去年冬,這位接受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務9年的老人病逝了,志愿者們又一次上門,他們是來為老人料理后事的。他們還記得老人那感激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那份感激讓他們成熟起來,為了那份感激,他們默默流淚……老人的兒子哭得像天塌了一般,隊員們安慰他:伍奶奶不在了,我們會做得更周到。
愛的延續
伍家是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務時間最長的。除此之外,還有——
有個唐姓老太婆因為租不起房子,在縣公路站圍墻邊用塑料布、碎磚頭搭了一個棚子,和患瘋癲的兒子一起住著,靠就近撿些破爛拾點菜葉度日。志愿者們了解情況后,農村學生經常打點米送去,城里學生就給一些零錢。初二(7)班的志愿者專門為她籌資 近百元,向學校申請支持一些學校建筑工地上剩余的瓦片、木頭,幫她搭起了一個像樣的小木房。
汀州鎮西門街的曹老漢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寡癱瘓老人,5平方米的低矮小屋里僅有的“家俱”是兩條長凳幾塊木板架著的 “床”,床上、墻上到處是老人行動不便留下的污漬,包括斑斑糞跡。老人長年坐的那塊床黑得發亮,身上的衣服污穢得像雨衣。整個房間彌漫 著令人作嘔、窒息的臭氣,居委會曾經出錢請人來為他搞衛生來人,見此情況都不愿意。青年志愿者來了。他們專門為老人組織了一個長期定期服務的小組,女生洗衣服,男生搞衛生。隊員們湊出錢來給老人新買了席子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特別為他買了兩只大大的塑料便桶,一遍又一遍地吩附他,一只拉小便,一只拉大便,有隊員定期來倒掉、清洗。
府背巷有個雙腿殘疾的年青人,早在父母在世時,成天意志消沉,無所事事。忽一日,父母同時撒手西去,這位年青人失去了所有的依靠。茫然無助中,他想到了死。跳樓、割腕、絕食 ……在親友們的密切關注之下,這位年青人沒有死成,那條悲苦的命保留下來??墒?,他們也得為了生計忙碌,不能時時刻刻陪著他、照顧他。志愿者們來了。他們把這位年青人當哥哥一樣對待,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陪他聊天解悶,幫他樹立信心。有個學生的父親是修鐘表的,志愿者們利用這個條件,鼓勵這個年青人去學修鐘表,做個人殘志不殘的青年。于是,志愿者們一有空,就來把年青人用輪椅推到修鐘表學生家,讓他的父親手把手地教他,慢慢地,這個年青人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學會了。隊員們又籌集資金100多元,為他購置修表工具,在他家里開了個修鐘表的鋪子,還奔走于他家附近的所有人家,為他做廣告,附近人家都來他這修鐘表,生意好得不得了。在隊員們幫助下,這位殘疾青年真正成為一個人殘志不殘的好青年。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飄出沁人的肉香、菜香,志愿者們都窩在暖和的背窩里,辛苦了一年,終于可以休息、享受一番了。突然間,一個鯉魚打挺坐了起來,那苦難的受殘對象家里現在怎樣?趕緊穿好衣服,用保溫桶裝上一些好肉好菜,蹬上自行車出門了。路上,還見到不少明顯有著相同目的的同學。來到受助對象家門,幾個同組志愿者相視而笑,人人手上都拎著一個保溫桶??墒?,對于一些長久缺葷的老人來講,吃多了油膩的東西并不是好事。府背巷殘疾人劉大爺就有了麻煩——便秘了。幾個隊員看著劉大爺難受得在床上直打滾,一個同學上醫院買藥,一個同學把筷子削細,為老人摳大便,筷子直而無法摳出來,他便用手指……
此類例子舉不勝舉,志愿者們在扶弱助殘中了解弱勢人群的疾苦,感受愛心的力量,得到助人的快樂,助殘工程已成為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陣地。志愿者們在關注社會的同時,更把目光投向了身邊的同學。
有這樣一名女生,父親早年因工而腦部癱瘓,家中撫養姐弟四人、照料病人的重擔落在了母親一人身上。班上志愿者了解情況后,常常給予她幫助:“我爸爸給我買了好幾支這種筆,我用不完,你拿一根去吧?!薄拔医裉觳灰獜土曔@科,這幾本書你先拿去用?!薄斑@件衣服剛買來我就不喜歡,不過你穿上肯定很好看?!薄@就是志愿者的奉獻!
有這樣一名男生,來自偏僻山村,父親殘疾,90。駝背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又體弱多病。志愿者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學習用具、生活用品偷偷塞進了他的書包,同宿舍同學吃飯時互相挾菜。放假時,附近山村的同學相約上門,給他帶點“禮物”,干點“家務”。
……
在我們這個經濟不發達地區,只有靠做工、種田才能解決溫飽問題,人 一旦殘疾,喪失了勞動力,家庭便沒了經濟來源,陷入困境,孩子的上學便成了問題。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助殘工程給這些人家帶來了福音。
每學年開學初,全校便拉開了一場“每天節約一分錢,捐助因殘致困的同學”的捐助活動。校團委連續發動多次捐助活動,捐資六萬余元,救助我校特困生每人每月四十元。
在校團委推動下,我校教職工賴仰周組織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對我校乃至縣內外近500名特困生開展助學活動。這更是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動的升華。
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活動影響極大,受到《閩西日報》、福建電視臺、東南電視臺及龍巖電視臺等各新聞單位的關注,經他們的報道宣傳,助殘活動進一步擴大?!堕}西日報》報社兩位記者掛勾了兩位因殘致困學生,福州華能電廠職工捐款五萬二千八百余元,設立了“長汀一中助學基金”,該廠職工謝民帆、陳玉順、張挺朐等16位同志自愿與我校十三位特困生結成“一幫一”對子,每月30—50元,或每學期200—300元,為他們扶貧解困。
長汀一中青年志愿者助殘工程播灑真情,溫暖了那些因殘致困的家庭。在助殘扶困這條路上,我們已經做出了奉獻并將繼續竭力奉獻,讓殘疾人的人生有更多溫暖,更多希望。
共青團長汀一中委員會
2002、5